&esp;&esp;可别人问他们养孩子的经验,他们又说不上来,想了半天得出一个结论:“我家小宜从小懂事,我们也不管她,她自己就变成这样了!”
&esp;&esp;人家听后都夸他俩谦虚,只有姜宜知道他俩还真不是谦虚。
&esp;&esp;那些年里,宋女士因为和老姜感情不和,终日恍惚,只会口头催促姜宜努力学习。而老姜忙于工作和家务,也没怎么关心过姜宜的学业。
&esp;&esp;是姜宜憋着一口气,要证明自己根本不是什么傻逼的第二志愿。
&esp;&esp;青春期是一段容易给人留下心理病灶的时光。
&esp;&esp;那些大大小小的、曾给人心里造成或轻或重的伤痛的事情,也许会随着时间渐渐被遗忘,但会让人在以后的人生选择里无意识地受到后遗症的影响,甚至终生为此所累。
&esp;&esp;姜宜在少年时期用优异的成绩弥合了家庭的伤痛,于是她在二十来岁的年纪里,也一直在追求超越他人,往上攀爬,从法学院到顶尖律所,一路打拼。
&esp;&esp;家庭的和睦,对她而言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她要足够优秀。
&esp;&esp;而在这件事情上,陈书淮完全是她的对照组。
&esp;&esp;他对生孩子这件事态度相当松弛,姜宜一开始以为纯粹是因为胎儿不长在他肚子里,他才站着说话不腰疼。
&esp;&esp;直到她在婚后第一年里,和陈书淮回陈家。
&esp;&esp;那年恰逢陈少游擅自休学,跟家里扬言要投身电竞事业。
&esp;&esp;他在家庭会议上正襟危坐,说了一大串专业词汇和美好愿景,把陈父陈母说得晕头转向。
&esp;&esp;姜宜和陈书淮坐在另一边的沙发上,她也在认真地听陈少游演讲,直到一旁玩手机的陈书淮发出一声只有她才能听到的冷笑。
&esp;&esp;陈书淮悄悄凑到她耳边,说:“那小子在忽悠爸妈给钱。”
&esp;&esp;陈少游演讲完毕,陈母先笑了,她热情地夸陈少游:“我儿子还是很有头脑的嘛,不错,关注新兴产业,爸爸妈妈当然支持你啦,爸爸觉得呢?”
&esp;&esp;陈父的反应说不上热情,脸上甚至有点心不在焉,被陈母点名后才应付般道:“爸爸觉得很好,你要多少钱?”
&esp;&esp;等陈少游领着陈父的批款圣旨,高高兴兴走了之后,陈父才说:“小小年纪,公司怎么开都搞不清楚就想做投资,小打小闹浪费时间。”
&esp;&esp;陈母悠悠喝了口茶,“失败了就当交学费嘛,他第一次做正事,我们要全力支持,他高兴就好。”
&esp;&esp;这年恰好也是陈少希满十岁的时候,小姑娘的年纪从一位数变成两位数,陈母在家宴结束的第二天,给她办了一个特别隆重的派对。
&esp;&esp;在派对上,陈母抱着陈少希泣不成声:“妈妈对你什么要求都没有,就希望你这辈子幸幸福福,永远当个小公主。”
&esp;&esp;姜宜在陈家这里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种父母。
&esp;&esp;他们不期待孩子有多成功,不期待孩子给他们长脸,只需要他们高高兴兴地长大,然后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
&esp;&esp;这里面多少陈家足够富裕的原因。
&esp;&esp;祖辈的荣光荫蔽着他们的世世代代,令人咂舌的财富给后代带来的教育本来就超过了绝大多数的普通家庭——比如陈书淮学个钢琴当做业余爱好,请的家庭老师都是某位著名的法裔钢琴家。
&esp;&esp;但对这种亲子关系,姜宜偶尔还是会有一点点羡慕。
&esp;&esp;随之而来的,是一点点惭愧。
&esp;&esp;她没有体会过这种家庭,也许在成为父母这件事上,她天然不会比陈书淮做得好。
&esp;&esp;
&esp;&esp;陈书淮在纽约时间清晨六点时回复了老姜那一大段的催生消息:【都听小宜的。】
&esp;&esp;姜宜那时候正在洗澡,自然错过了阻止老姜和陈书淮的亲切交流的机会。
&esp;&esp;老姜:【你不能总惯着她,到了年纪当然要生了,生几个看你爸妈的意思。】
&esp;&esp;陈书淮:【我爸妈也说听小宜的意思。】
&esp;&esp;老姜:【你自己要懂事一点jiangyi】
&esp;&esp;姜宜拿起手机,发现自己被老姜点名三次,都是催生的话题,于是发了一条消息:【这个话题以后不要提了。】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