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虽然姑苏也是一个人杰地灵之地,但怎么比得过曾为六朝古都的金陵。
&esp;&esp;况且如今崇正书院是江南翘楚,金陵一地书院林立,林海在这边,多认识几个人也是好的。
&esp;&esp;林老爷自己想回姑苏,对于儿子是回去还是仍旧留在金陵求学,有些犹豫。
&esp;&esp;但林海害怕旁人劝不住父亲,又怕母亲吃亏,故而只好选择一起回姑苏去。
&esp;&esp;他们林家至金陵有好些时日,原本也计划着中秋之后回去,林海也只能安慰自己,而今不过是赶了几日。
&esp;&esp;林海辞别书院同窗,正收拾书院中行装。
&esp;&esp;外面来人,是贾政身边的小厮。
&esp;&esp;“林家大爷,我们二爷请您出去一叙。”
&esp;&esp;贾政忽然来找他,林海有几分意外。
&esp;&esp;跟出去,见贾政就在亭子中候着,林海恭敬给他作揖:“见过兄长。”
&esp;&esp;如今最适合的称呼,就是兄长了。
&esp;&esp;本来贾政又比他大,顺理成章。
&esp;&esp;贾政不着痕迹看了林海几眼,上下打量道:“明日我会带妹妹出来清点账目,就在乌衣巷北的那条街。”
&esp;&esp;这是什么意思?
&esp;&esp;好在林海机灵,短短一瞬就反应过来。
&esp;&esp;作揖拱手:“知……是。”
&esp;&esp;见林海满面堆笑的回来,小厮墨条就凑过去:
&esp;&esp;“爷,那边叫您出去,是有什么好事?”
&esp;&esp;林海强子镇定,压着嘴角笑意:“没什么好事。”
&esp;&esp;嘴上说着没事,转头却吩咐起办事来:
&esp;&esp;“你往家去,给我取两套衣裳,先前新做的那套天水碧,还有那身正红的……不成,就那套、那套杏色藕色的,多拿机身,腰带和鞋袜都要。”
&esp;&esp;这可不一样,好端端的回去拿衣裳,家里太太老爷闻起来,当小厮的总要有个依据。
&esp;&esp;墨条疑惑抓抓脑袋:“爷,您要去哪儿?”
&esp;&esp;林海坦然道:“那边二爷请我去吃茶,自然去赴约。”
&esp;&esp;纵使心中乐开了花,林海也不会透露半分。
&esp;&esp;贾政的话很明显了,明儿大约可以见到贾敏。
&esp;&esp;林海穿上家中送来的衣裳,配上腰带、玉坠、荷包,一路唯恐压皱衣裳,端端正正坐在马车上。
&esp;&esp;到了乌衣巷北街,下马车,被荣国府下人引着往一处院落去。
&esp;&esp;先是个小厮,后又在一个小角门出换成嬷嬷。
&esp;&esp;林海对随行小厮道:“你不必跟着了。”
&esp;&esp;主子图个清静,小厮识趣不会跟着去多事。
&esp;&esp;林海一路跟着那嬷嬷,上了一个二楼,似乎是个雅间的地方。
&esp;&esp;开门进去,贾敏已经坐在里面等着。
&esp;&esp;只可惜还是带了一个日常出门会用的幕篱。
&esp;&esp;林海看不清她的容貌,只能看出来她穿了一身鹅黄衫子。
&esp;&esp;贾敏见他进来,起身两人见了礼。
&esp;&esp;大约是那年端午见过一回,亦或本性大方。
&esp;&esp;她丝毫没有什么折子戏里扭扭捏捏的缱绻模样。
&esp;&esp;贾敏做了个手势,请林海入座。
&esp;&esp;林海一时不知道说什么,脸色虽然无碍,但手心都是汗。:“我……我要和父亲回姑苏了。”
&esp;&esp;贾敏嗯了一声,径自斟茶。
&esp;&esp;林海想了想,才鼓起勇气道:
&esp;&esp;“贾二十四,往后……我、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esp;&esp;贾敏凝了凝眉。
&esp;&esp;起身走到窗边,隔着半透竹帘子,指了指临街几个装潢门窗有些相似的铺面:
&esp;&esp;“那边中间,是我的布料铺子,你若来信,把它给里面的女掌柜,记住了,高高的那个。”
&esp;&esp;林海顺着她葱白的指尖往下看,跟着点头。
&esp;&esp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