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邦,民众吃食也结合了番邦和陈朝两国的特色,爱吃牛羊肉也爱吃面食,炙烤羊腿肉和油泼辣子酸汤面是知味楼的招牌特色。
&esp;&esp;随着客人们的到来,知味楼的厨房也忙碌起来,烟囱不断往外输送烟火气,二楼的气氛也逐渐热烈起来,因着来客都是兵营里的大老爷们,顾安简单介绍完曹茵后,她便随着金嬷嬷和从竹去到二楼另一侧用屏风隔出来的小桌用膳。
&esp;&esp;边城这边男女大防没有别处严苛,但仍需注意。
&esp;&esp;哪怕宫里不缺吃的,但金嬷嬷和从竹的饮食一直很清淡,像油大味道大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这样也是为了在主子身边服侍时不会出现不合适的场面。
&esp;&esp;这也是曹茵同行在路上才知道。不过现下没得人要服侍,所以适当的尝试些不同的美食也没问题,牛羊肉还是西北的好吃,不尝尝还真是可惜了。
&esp;&esp;女眷这边安安静静,男客那边则是吃喝的热火朝天,大家都是行伍出身,等到菜色全部端上来后,原本的那一点陌生感也随着一同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而消失,等到第二波酒续上时,气氛逐渐火热。
&esp;&esp;等到第三波酒时,在座的哪怕没勾胸搭背也是这个哥那个弟喊一通,赵虎几人也同小将军和方威也是如此,好在这群汉子哪怕想要跟赵虎等人搭上关系行为上却还是克制的,特别有顾安、李四得和王三丁穿插在其中,一顿饭热闹却又遵守着规矩,并没有任何不合适的行为。
&esp;&esp;当然这也跟顾安筛选过来客有很大的关系。
&esp;&esp;酒足饭饱之后喝茶醒酒顺带吹水吹牛是男宾宴席的必经流程,一群人转移战场到了隔壁小厅喝茶闲聊。
&esp;&esp;这个问一嘴京城是怎样的?那个问一嘴禁军是不是跟厢军不一样?
&esp;&esp;好在赵虎几人能从厢军混到禁军除了本身努力之外也说明其心眼子和嘴皮子哪个都不缺,能说的多说几句,不能说的半点不提。
&esp;&esp;几盏茶下肚,酒醒的差不多了,顾安和曹茵送一行人出了知味楼。
&esp;&esp;白天热闹的街市夜里安静的很,知味楼屋檐下挂着的一排灯笼为路人提供着不甚明亮的光源,随着一行人背影消失在街尾,曹茵去到知味楼结算了桌席银子,这么一顿饭吃下来,花了八两九钱,不便宜了,在武义县也够一户八口人用上三个月了,若是在铁凌村,可能一年也都用不了这么多银子。
&esp;&esp;好在曹茵手上的银钱还算充足,再说也不是老这么花,意义大于银钱的目的达到了就成。
&esp;&esp;第111章 寸土寸金
&esp;&esp;第二日一大早,顾安去了兵营,曹茵送赵虎一行人出城回京。
&esp;&esp;“要不是知道你们着急回京复命,真想多留你们在这边多住几日。”曹茵道。
&esp;&esp;金嬷嬷笑道:“可不就是,这边挺好的。”这话倒也有五分真心,要说条件黑水城真不算好,但再不好也比在外奔波的强,特别这会儿的气候这么冷,黑水城到壌州城这段她们坐马车,过了壌州城
&esp;&esp;去往京城,她们便骑马赶路,无论哪种方式,都停辛苦。
&esp;&esp;“准备的食物在这气温之下,大概可以放月余,你们尽量先吃这些,越往京城走借宿用膳方便时正好也都吃完了,不用带太多行李。”这话曹茵早就说过,今日来送行她又忍不住念叨一遍。
&esp;&esp;“好好好,”从竹拉拉曹茵的袖子,曹茵治好了她的病,在云城时她被主子调去安排曹茵住在府里的事宜,俩人亲昵不少,“等我到了京城会给你写信报平安的,放心吧。”
&esp;&esp;“好了,时辰不早了,我们该出发了。”赵虎在旁说道。
&esp;&esp;这时,冬日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给大地渡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曹茵站在朝阳中朝几人行礼道:“
&esp;&esp;此行山高水长,路途漫漫无际。愿诸君前程似朝阳初升,光芒万丈,照亮前行之路,一路顺风顺水,无碍无阻。”
&esp;&esp;目送着几人的身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不见,曹茵也往城门走去。
&esp;&esp;这个时间点进城的人不少,曹茵排在队伍中眼观四方耳听八方,不过除了城卫兵那不断重复的:“出示文牒。”外也没听到什么有用的话语。
&esp;&esp;可能是因为地处边城,入城的队伍前进的速度并不算快,就在快要轮到曹茵之时,曹茵听到后面传来“哒哒哒”的马蹄声和车轮滚动的声音,负责入城检查的兵士忙放下这边的检查去到另一边,曹茵的视线也随着士兵移到一行人身上。
&esp;&es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