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东面还有三处黄巾的营寨,各有数千人马。四地相去不远,互为掎角之势,一处被围,其余三处必能支援。
若是贸然围攻阳城,另外三处黄巾将从三个方向赶到,将朝廷军围困于阳城外、颍水北岸。
中军帐内,纷纷议论起来,争执不下,你有道理,我比你更有道理,一时没有定论。
皇甫嵩捋着长髯,冷静沉思片刻,脑海里有了主意。
列位,他站起来,声音沉稳有力,中军帐瞬间安静了下来,我有一计,诸位看看如何。
他指着舆图,四地互为犄角,各有倚仗,我军大可反其道而行之。佯造声势,大肆进攻阳城,实则于途设伏,各据点若弃寨驰援,伏兵可袭而破之,阳城乱贼则如困兽。
皇甫嵩话一出口,所有人愣了片刻,目光纷纷投在舆图上,判断其可行性。
就连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的谢乔也忍不住瞠目结舌,好家伙,这不是我军的围点打援战术吗?围住一个城镇的敌人以之为诱饵吸引其他地方的敌人增援,但真实战略意图是攻击增援的敌人并达到歼灭援敌。当然,历史上孙膑的围魏救赵也是一个围点打援的例子。他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通过斥候的军报想出此法,可见确实是天生的谋略家。
贼寇据寨而守,强行攻寨难免伤亡过大,此可谓引蛇出洞,击蛇七寸,援贼被我伏击,必仓皇逃窜。
使君真妙计也!
妙哉妙哉,我部定能大破黄巾,首立奇功!
一时间,军帐内,恭维奉承之声不绝于耳。
谢乔默默听着,倒是没有太多的表示。当前的历史没有太多的改变,她知道史实,皇甫嵩首战是会吃瘪的。虽然这诚为妙计,但很明显他们低估了前期黄巾军的战斗力,大意轻敌大概就是失败的原因。
剿贼刻不容缓,大军行动即定于明日,皇甫嵩连夜展开部署。
他本人将亲率战斗力较弱的八千军马开赴颍水之岸,佯攻阳城,实为诱敌。再令军中各支骁锐尽伏兵于必经之途,以逸待劳。
随后,皇甫嵩的目光看向了谢乔和她身旁的一名年轻将领,阳城山下的贼寇,共有两条道通往阳城,宣平、昭奕,你二人各率本部兵马,伏而击之,互为支援。
末将领命。长水校尉陳靖拱手朗声道,声如惊雷。
谢乔被这近在耳畔的动静险些吓了一跳,也拱手接令。
皇甫嵩想了想,又说:昭奕,你部仅三百骑,唯恐人手不足,我再拨你三百。
三百足矣,无需增补。谢乔婉拒。
倒不是自大,她只是想单独行动,否则没有暗中操作的空间。有别的军队跟着,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中。
皇甫嵩点点头,提醒道:小心行事。
定不服使君所望。谢乔豪气地抱拳。
大军出征前,皇甫嵩被汉灵帝任命为左中郎将,持节。奉天子之命持节,即可称为使君。
回营帐后,谢乔嘱咐麾下军士都睡个好觉,养足精神。清晨天一亮,她领着人马径直奔赴战场了。
从北面的阳城山出发入阳城,有东西两条道,东道较窄,道路隐蔽,虽然较近,但大军通行不会太快。西道为官道,道路畅通,宜大规模行军,只是弯岔较多,稍绕一些。
拿不准黄巾会从哪路过,只能两道皆设伏。谢乔同长水校尉陳靖商议,她去伏西道,陳靖引兵伏东道。一方遇敌,另一方支援。
但在交谈中,谢乔发现陳靖对她的态度并不友好,甚至有些不屑。
BL耽美